
互联网快速的发展,给大家生活带来了方便,衣食住行都可以在手机上订购,使用网络的人多了,一些新型的骗局,也在向网络上转移,把骗局包装的五花八门,让人防不胜防,在网络上要学会保护自己,时时的提高警惕,谨防上当受骗。
这些年出现了不少共享的概念,比如共享单车、共享汽车、共享按摩椅、共享充电宝、共享雨伞等等,“共享”在提高资源利用的同时,确实便利着人们的生活。但是并非万物都可共享,现在骗子也打上了共享的主意,出现了一个新型的“共享屏幕”的骗局。
什么是共享屏幕呢?就是把手机屏幕分享出现,骗子能看到手机上的内容,操作一些隐私个人信息,会骗子窥视到,而导致的经济损失,“屏幕共享”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,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,并同步让对方看到,包括弹框显示短信、微信、其他app推送的内容。
也就是说, 在手机上任何操作对方电脑上都能看到,包括输入密码、解锁的过程。
最近还有一个这样被骗的案例,3月19日,市民厉女士就因使用“共享屏幕”而泄露个人信息,被转走了2万余元。厉女士为某快递点工作人员,前些日工作期间发现一个破损快递,便向快递总公司发起理赔申请,等待处理结果。19日下午,厉女士接到一个男子的电话,该男子自称快递总公司工作人员,让厉女士加入QQ群,走快递赔偿流程。
进群后,群里的工作人员“指导”厉女士下载了名为“腾讯会议”的手机App,让其打开里面的“共享屏幕”的功能。没有防备的厉女士便按照其操作。随后,工作人员又发来一个网址链接,让厉女士点击填写收款银行卡号。刚填写完毕的厉女士,就收到了该银行卡号对应网银登入验证码,但厉女士还没来得及将验证码填入,银行卡的钱就被转走了。厉女士发现自己的钱被转走后,便立即到QQ群联系工作人员,却发现自己已被移出群聊。厉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,便立即到派出所报警。
骗子的“共享屏幕”的骗局,流程就是先找个由头打电话,让受骗者信以为真,然后诱骗下载app、打开共享屏幕、填写信息,简单的三步操作,却让厉女士损失2万余元。目前,该案件已立案侦查。
所谓的共享屏幕,就是骗子利用腾讯会议的共享屏幕功能,直接看到受骗人在手机上的全部操作,包括登入手机银行账户登入信息,受骗人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中,骗子一直观看个人信息的输入过程,隐私不再隐私了,而导致了上当受骗。
利用屏幕共享功能实施诈骗的案情频发,目前还被使用在 贷款诈骗、冒充公检法、注销校园贷、杀猪盘等诈骗类型中,关于隐私问题,不仅仅是“共享屏幕”,这些年也有不少因为付款码被骗,比如因为各种原因,骗子发个付款码,如果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扫一扫,就会导致资金直接被转走,所以,一旦遇到陌生人向你索要付款码,或者让你扫一扫跟付款转账有关的信息,千万不要相信!
平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安全,不管是在网络上兼职,还是接到陌生人电话,千万不能信,如有陌生人来电自称是“淘宝客服”、“快递客服”并提出网购商品有质量问题或快递出现意外等要提供退款的,一定要提高警惕。
添加陌生人为QQ好友、微信好友时一定要谨慎,慎用“QQ分享屏幕”功能,避免个人隐私、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泄露导致账户资金被盗。
遇到网购订单异常或客服退款电话时,要仔细核对,建议与网购官方平台客服核实,切勿听信对方的无理要求,切实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。
利用“屏幕共享” 骗子转钱“更容易”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